對于2019年中國經濟的走向,市場眾說紛紜,似乎充滿不確定性。
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近期的一個演講中表示,中國2019年的經濟沒有什么不確定的,有三頭灰犀牛在前面等著,未來經濟趨勢將呈現出長L型,且這個趨勢將會持續3-5年。
以下為許小年演講全文:
- 1 -
歷史上的“灰犀牛”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它的觸發就是一家并不大的金融機構雷曼兄弟倒臺,引起全球的金融海嘯,幾乎摧毀了美國的金融體系。有位研究員寫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灰犀牛》。
灰犀牛是什么?
是我們能夠清清楚楚看到的東西,但是由于人性的軟弱,心存僥幸,認為它不會沖過來,選擇去忽視。這是對人們心理現象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意思就是告訴大家,當危險出現的時候,要正視危險,不要采取鴕鳥政策。
如今各種各樣的會議都在展望2019年,我看到很頻繁使用的一個詞,就是2019年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我看來,2019年沒有什么不確定的。巨大的灰犀牛就蹲在那里,時刻都有可能沖過來,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并不是去預測不確定性,2019年已經不用再預測了,起碼在我看來是蹲著非常確定的幾頭灰犀牛。
那我們現在需要研究的是什么?需要關注的是什么?是如何去抗擊這幾頭灰犀牛!我們以為19年政策層面上再出一些利好,以為經濟下行了一段時間,19年就會很快好轉了,我覺得這都是一廂 情愿。
人們為什么老是一廂情愿?
因為我們改革開放40年,說老實話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政府沒有經歷過經濟下行,基本上一帆風順,借著改革的東風,一路發展壯大。很抱歉地告訴大家,我沒有辦法跟大家分享什么好消息,因為我的研究告訴我,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企業正面臨40年以來最艱巨的挑戰,沒有之一。
回憶一下40年我們走過的路程。
第一次經濟的下行,應該在93年到94年宏觀緊縮的時候,一大批房地產商倒掉,全國到處看到罷工,為了控制通貨膨脹,緊縮銀根。但是很快,當貨幣當通貨膨脹控制住之后,經濟重新步入快速發展;
第二次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當時外向型的經濟剛剛開放,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隨著國內擴張性財政政策推出,我們也很快緩過來,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再下一次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都知道政府空前動用資源,推出了4萬億的刺激計劃。實際上4萬億只是一個符號,我們投入的資源應該是以10萬億人民幣計的。這么大力度的政策性刺激,使我們度過了2008年的危機。所以嚴格來講,中國經濟在40年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一次完整的經濟衰退的考驗。
在座的各位企業家也不知道在衰退的環境下,如何來改變企業的經營策略。這是我們現在感到有一些茫然和焦慮的原因。我們所面臨的調整,應該說是中國經濟幾十年發展到今天,結構性的矛盾積累下來的一個必然結果。
- 2 -
中國經濟正面臨的三頭“灰犀牛”
我今天講的灰犀牛有三頭:
第一是工業化的紅利已經耗盡,新的增長動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在探索,用官方的語言來講,就是新舊動能交接的時候出現了一段空檔,這個空檔宏觀上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微觀上表現為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
第二頭灰犀牛,從2008年以來,由于政府采用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人為地維持經濟增長,使得我們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方面空間都越來越小。不僅如此,由于長期的使用貨幣刺激,使得中國經濟內部的負債率越來越高。負債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它就是中國經濟的第二頭灰犀牛。
第三頭灰犀牛就是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但在這三頭灰犀牛中,我認為內憂遠遠大于外患。
首先是第一頭灰犀牛。
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享受的改革紅利是什么?由于打破了計劃體制,允許資源自由流動,特別是我們解放了在中國本來就非常豐富,但是長期受到壓抑的企業家資源,使得這些企業家們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們從一個農業國逐漸轉變成一個工業國。前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有人講是中國奇跡,但我認為,在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轉換的過程中,所謂的中國奇跡是帶有引號的。如果說奇跡的話,那也是工業化的奇跡。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國家在推行工業化的進程中都會產生經濟的超常增長。我們的東鄰日本在1863年明治維新之后,進入了工業化的軌道,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超過了英國,超過了法國,甚至在有些年份比美國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