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背景】
當前消費己經成為推進經濟增長的最強動力。但同時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日漸增強,與經營者之間的的爭議糾紛越來越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并且經過最新修訂后,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及對經營者違法的處罰力度越來越大越嚴。經營者如果不重視消費者的權利,不尊重消費者,違法的成本將會很大,不僅是經濟上,而且聲譽上都會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學習并遵守法律法規,與消費者良性互動,將是經營者的明智選擇。
二、【授課時長】
一天
三、【授課對象】
商場、銀行、餐飲等服務行業單位負責人、高中級管理人員及相關崗位服務人員。
四、【課程收益】
通過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主要知識點和法律風險點,以案釋法,教練式培訓,讓學員建立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全程把控的思維格局,準確把握常用的法律風險點,及維護權益所需的證據、訴訟時效等法律技能,增強法律意識,學法守法用法,防范法律風險,杜絕不必要的損失和責任。
五、【課程特色】
張緒才老師現為資深專業律師,法律功底深厚、辦案實踐經驗豐富,法律培訓針對性、實操性強,內容均為辦案實例,來自日常生活,以案說法,具有獨特的專業優勢。講課風格生動風趣,講解法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學員聽得懂、愿意聽;課件特點為少文字、多圖片、多互動、綜合運用文字、圖片、影音、互動等方式,對課件進行精心設計,邏輯嚴密,構思巧妙,把法律知識融入到生活社會現象,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感悟,感同身受。擺脫了純講理論的刻板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六、【課程大綱】
(一)、哪些人可以認定為“消費者”?
(二)、哪些爭議糾紛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范圍?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新修改的亮點有哪些?
亮點一:網購平臺承擔先行賠付責任(案例)
亮點二:遭消費欺詐最少也能獲賠500元(案例)
亮點三:霸王條款?內容無效!(案例)
亮點四:經營者義務被強化 電器等商品或者服務有問題 商家要“自證清白”(案例)
亮點五:消費者享有七日“后悔權”(案例)
亮點六:禁止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例)
亮點七:消協幫你“公益訴訟”(案例)
亮點八:明星代言偽劣產品也要負責(案例)
(四)、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案例)
1、安全權
2、知情權
3、自主選擇權
4、公平交易權
5、求償權
6、結社權
7、獲得有關知識權
8、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9、監督權
(五)、經營者的義務有哪些?(案例)
1、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的義務;
2、接受消費者監督的義務;
3、保證商品和服務安全的義務;
4、提供商品和服務真實信息的義務;
5、標明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義務;
6、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標記的義務;
7、保證商品或者服務質量的義務;
8、履行“三包”或者其他責任的義務;
9、不得以格式合同等方式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的義務;
10、不得侵犯消費者人格權的義務。
(六)、國家對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七)、消費者協會可以作為原告起訴嗎?
(八)、違法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如何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