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企業專、兼職培訓師;培訓管理人員;負責企業知識傳播的職業經理人等
目的
20~30人規模,預計現場產出5~6門標準課程,交付6~7位主講老師。 1、學員掌握課程開發的原理和思路,提升開發能力; 2、學員掌握授課演繹的方法,提升演繹能力; 3、萃取優秀的業務經驗, 形成標準化課件,輸出貼合核心能力發展的課程; 4、所用工具方法,均可在企業內部復制,助力企業內部講師課程體系建設。
內容
大腦掘“金”——課程開發三部曲
主講人:徐大立
課程背景
隨著時代發展和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無論是大企業開拓新業務,還是小企業在市場風浪中前行,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力。組織學習力是現代企業的重要競爭力。通常來講,組織學習力是指組織能將知識資源轉化為組織績效的能力。一般而言,知識資源會包括顯性知識與隱形知識。而隱形知識要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就需要不斷進行內容的生產。
優秀的企業都重視組織學習與人才培養,并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其中,內訓師作為企業知識的傳承者,在企業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訓師的價值就是使知識資源不斷的凝練、系統化,并完成知識的顯性傳播。他們將企業的精神、優秀員工的成長經歷、成功的經驗和案例融入到課程中,并在企業內傳播,會大大提高培訓效果,節約培訓成本。
本課程利用”敏捷開發”的思維,開發設計與演繹呈現融匯一體,做到“即學即用即產出”,使內訓師不僅是企業內部知識的傳播者,更成長為優秀的“課程開發師”。
課程設計
遵從業務思維,“多、快、好、省”,最短時間最多產出。能在課堂上做出課程,不會拖到課后做,因為內訓師沒時間也不會花精力去做。
項目制運作,課前翻轉學習,每天10分鐘,提前一周接觸知識點;課中沉浸學習,兩天兩晚碰撞,現場交付課程;課后行動學習,一次試講指導,迭代打磨。
敏捷式開發,課程知識內容簡單易懂,工具齊全,三部曲產出高質量課程。
知識遷移,課程中所用的理念、工具、方法,不局限于課程開發使用,可以遷移到實際工作中。
課程收益
20~30人規模,預計現場產出5~6門標準課程,交付6~7位主講老師。
1、學員掌握課程開發的原理和思路,提升開發能力;
2、學員掌握授課演繹的方法,提升演繹能力;
3、萃取優秀的業務經驗, 形成標準化課件,輸出貼合核心能力發展的課程;
4、所用工具方法,均可在企業內部復制,助力企業內部講師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時長
2天2晚(18小時)
(Day1:6h講授 3h課程制作,Day2:3h講授 3h課程制作 3h展示)
授課對象
企業專、兼職培訓師;培訓管理人員;負責企業知識傳播的職業經理人等
授課方式
內容講授、案例研討、隨堂練習、師課共建、現場展示與評審。快速掌握及應用工具方法,做到“即學即用即產出”。
課程大綱
引言: 課程開發理念篇
1. 成人學習特點
A. 功利強
B. 記性差
C. 耐力差
2. 課程開發三部曲
A. 設定課程目標
B. 梳理課程框架
C. 設計教學手法
3. 課程結構圖
第一部分:定收益——設定目標知識點
1. 培訓需求分析3W
A. 誰需要培訓(對象)
B. 培訓什么(內容)
C. 他們為什么要接受培訓(動機)
2. 激發動機與收益呈現
A. 激發動機的M-KASH原則
B. 收益呈現的FAB法則
任務一:輸出課程主題
3. 知識點設定
A. 上堆法提煉知識點
B. 智慧山界定程度
C. 輸出布魯姆教學目標表
任務二:輸出教學目標表
第二部分:定框架——搭建框架邏輯
1. 思維導圖工具
A. 思維導圖介紹
B. 思維導圖結構圖
C. 課程結構圖梳理
2. 梳理課程邏輯
A. 四大結構類型介紹
B. 結構關系與使用方法
C. 知識點裁剪梳理
3. 規劃教學節奏
A. 整體三段式
B. 教學時間設計
任務三:輸出課程邏輯大綱及課件初稿導出
第三部分:定手法——設計教學手法
1. 導課手法
A. 課題設計
數字法
字母法
形象法
綜合法
B. 個人簡介
C. 收益導入
直接導入法
痛點帶入法
主題游戲法
D、開場禁忌
任務四:設計導課部分內容
2. 正課手法
A. 挖坑
提問題
打比方
抖包袱
任務五:設計知識點的導入
B. 填土
講故事
舉例子
建模型
任務六:設計知識點的填土
C. 夯實
3. 結課手法
A. 理性總結
B. 感性升華
C. 結課禁忌
任務七:完成全部設計
結語: 成果展示考核篇
1. 課程回顧圣誕樹
A. 四個知識內容
B. 三點學習感悟
C. 兩個思想改變
D. 一個行動計劃
2. 知識遷移
3. 現場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