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在95后、00后等年輕一代批量走入職場的背景下,很多70后、80后老板開始面臨管理難題。現在的年輕職場人想法確實更加多元。
很多老板向我訴苦:年輕一代工作上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想要炒老板魷魚。
有一位老板和特別認真地請教我:網上說,90后是“領導罵我就離職”,95后是“感覺不爽就離職”,00后是“領導不聽話,我就離職”,這是真的嗎?
我也特別認真地回復這位老板:不能說全部,但年輕一代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然而在任何變化的表象之下,均有不變的“恒定”之物。洞察力讓你發現恒定之物;學習力讓你掌握恒定之物。
新時代企業家要想破局管理難題,完成“業務增長”和“團隊穩定”的雙重目標,務須做到:運用自己的洞察力,運用自己的學習力,掌握抓手,化繁為簡。
【課程收益】
? 掌握“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以理服人,以禮服人,以離服人”的關系;
? 學會本課程講授的五LI管理技巧,應用“管理五LI理論”實施管理行為;
? 了解不同員工、及同一員工在不同階段的“需求”變化;
? 了解中歐國際商學院楊國安教授的“楊三角”理論;
? 舉一反三,創新運用。
【課程特色】
1、顛覆傳統管理中認為“管理是為了員工不離職”的觀點,提出“離職管理”也是管理的創新性觀點:恰當的離職不僅可以幫助推進企業的更新換代,而且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口碑。
2、案例素材貫穿歷史與現代,用講故事的方式為學員答疑解惑。
3、獨家授權。辛博老師是“管理破局五LI模型”發明人。
【課程對象】總裁、總經理、總監、經理、部門負責人、HR等
【課程時間】6小時
【課程大綱】
一、馬云和柳傳志在什么問題上觀點不一致?
1、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2、需求管理
? 重新認識馬斯洛需求理論
? 變化中的不變
3、老板領導力的兌現路徑
案例:馬云和柳傳志觀點、雍正王朝
二、員工為什么沒有執行力?
1、案例導入:制度改革的4條建議
? 標準明確
? 預防阻力
? 經營人設
? 源頭篩選
2、預期管理
? 胖子定律
? 費孝通先生“熟人社會”理論
3、制度落地五步法
? 小范圍共創
? 正式公布
? 個人和部門帶頭
? 宣貫榜樣
? 階段驗收
4、楊三角理論(中歐商學院楊國安教授)
? 愿不愿
? 會不會
? 許不許
5、員工執行力缺失來自于“五個不”
? 不知道干什么——目標明確
? 不知道怎么干——方法可行
? 干起來不順暢——流程合理
? 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處——激勵到位
? 不知道干不好有什么壞處——考核有力
加餐:讓客戶續費的經典公式
呈現方式:分組討論
三、為什么有時候錢激勵不了員工?
1、領導要做“送公明”
? 公,是要送的公開,讓別人看到領導在嘉獎
? 明,是要送的明白,讓別人知道領導為啥在嘉獎
2、及時性:及時兌現的小激勵優于滯后兌現的大獎勵
? 老板:先相信,后看見
? 員工:先看見,后相信
3、用利益相容原則驅動老人帶新人
? 利益不相容的原因
l 錢的問題
l 飯碗問題
? 解決利益不相容問題
l 分清不愿還是不會
l 考核老人“新人流動率”
l 業績分成原則
4、一個全新的績效考核方式
? 阿里金銀銅制度
加餐:老板如何讓自己的好心被員工看到?
呈現方式:分組討論
四、針對“笨”員工和“愛頂牛”員工,如何為己所用?
1、團隊和溝通漏斗
? 團隊新解
? 溝通漏斗
2、 情緒為先:情緒溝通三大法則
? 先心情,后事情;先心態,后時態
? 把“為什么不”換成“為什么要”
? 從對立思維到協同思維
3、 促發動因:黃金圈法則
? 布置工作的五步法
? 從“What-Why-How”到“Why-What-How”
4、 促發行動:Grow法則
? 目標
? 現狀
? 方案
? 行動
呈現方式:分組討論
五、不用錢,怎么解決事兒?
1、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
? 對待有功勞老員工的正確方式
? 如何用非物質激勵的方式來驅動老人帶新人
? 人的兩大核心動力
l 逃避痛苦
l 追求舒適
2、正確使用批評
? 二熟法則
l 員工個性成熟度
l 員工與領導熟悉度
? 三大方法
l 三明治法
l 先抑后揚法
l 嚴父法
3、正確使用表揚
? 表揚的場合
? 表揚的公式
4、認可是高級的表揚
? 案例:通過認可挽回大將
5、 授權是高級的認可
? 授權的時機
? 授權的場合
? 授權的注意事項
6、 正確賦能
? 賦予能量
? 賦予能力
? 賦予能動性
? 阿里16字方針靈活使用
加餐:建立上下互通機制
呈現方式:小組PK
六、如何在員工離職率高的時代成為團隊管理的高手?
1、員工離職原因解析
? 三缺二論
? 同步論
2、兩大離職場景
? 員工主動提出離職
l 巧用離職洽談“天龍八步”
? 勸退員工
l 針對中層
1)如何降職
2)如何勸退
l 針對基層
1) 軟性的“知黑首白法”
2) 硬性的“厲聲質問法”
3、“情理法”與“法理情”的巧妙應用
加餐:說好離職的員工不離職了,怎么辦
呈現方式:分組討論
課程回顧,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