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創新
“十二五”開局是轉型的真正開始,“創新驅動”成為主基調,問題是普遍對“創新”概念的誤解與茫然,對未來之路的誤判與焦慮。中國企業憑什么向前發展,中小企業如何競爭,大型企業的創新之路到底在哪里?傳統業務滯后,如何打破僵局;新產業層出不窮,如何抓住新機會?“創新”的本質在未來十年里對產業和企業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在經濟波動、競爭加劇、缺少現金、業務收縮或轉型的陣痛中突圍?怎樣尋找到適合自己并能夠持續發展的途徑,如何才能走一條別有見地的經營之路?
寒飛——
【源創新】利基市場超速規?;拈_源創新經營模式
【解析焦點問題】
為什么當人們真正了解創新的內涵時,就會坐立不安?
為什么正向創新只存活于理論中,卻在企業研究院中都沒有一席之地?
為什么在很短的時間內,某個產品就會影響一個產業,新進入者就搞垮了老牌企業,這些超速規?;默F象能否學習?
為什么在快速崛起的市場中如藍海市場,如果沒有利基特質,就會產生泡沫?
為什么在紅海市場中仍然存在屹立不倒的企業?
為什么隨著MADE in CHINA趨勢淡化,效益型創新路線會成為主流?
為什么管理越規范反而影響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越有執行力的企業為什么反而越“死板”?
為什么就算我們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仍有可能錯失城池?
【適用學員】關注創新的企業高管
【獨具特色】
集成了世界最新的創新模式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國前沿創新模型和歐盟CADIC企業創新研究成果
用全新的視角解密微軟、沃爾瑪、蘋果、華為、格力等企業的成功模式
基于對中國企業實際問題和經營困境的了解,對經濟大環境危機與對企業影響的判斷
完整總結出中國企業可以應用的實戰工具
【學習目標】
洞見源創新模式與流創新模式的差別
掌握源創新的思路與方法
分析產業破壞式創新的機制
將創新的方法應用到經營的各個環節
【課程增值】
現場就可以利用工具激發靈感
采用工作坊的方法系統化思路
【課程時間】12-18課時(2-3天)
【課程綱要】
第一章:越賣越起勁還是越賣越費勁
”誰的錢好賺“思維導致企業走向誤區
產品創新為什么屢屢失敗
”滿足需求“導致企業衰退
將成功復制的精益管理帶來“不景氣”
1111中毀滅的空氣
細胞決勝論——創建利潤中心
第二章:為什么”蘋果“你永遠吃不到
即使都做對也不一定成功
較差的產品反而比較好的產品更成功
谷歌與蘋果的觸底反彈
衰落的日本企業和昂揚的韓國企業
微軟的無賴精神
第三章:”后浪“的破壞性創新戰略
選擇大于努力,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
為什么小企業能夠成功逆襲大企業:小米手機的成功
典型成功案例:dell、微博、淘寶、格蘭仕
第四章:“贏利中心”不搞就別想活
效益型創新和效率型創新
藍海市場為什么擅長”吹泡泡“
從IPO逆向推論出的經營模式
稻盛和夫為什么是經營之神
確立高收益體質
夯實利基業務
房梁與屋頂相匹配
蓄水池的好處與滿倉的危機
利潤牽引模式
構建最基本的利潤單元
開發能帶來最大利潤的客戶
找到真正的利潤空間
開發客戶體驗打造增值環節
優化流程創造邊際利潤
產品與客戶的交叉規劃
第五章:兩面市場的模型
”介質“的價值鏈模型與增值本質:信用卡的成功和MP3的失敗
”訂單思維“的模型:萬達的訂單模式、從飛信到微信
”跨界整合“:迪斯尼
”產融巨頭“:復興集團、巴菲特的迷霧
”平臺戰略“:國家級的豪車與別墅、阿里巴巴第六章:逆襲式轉型方略
破壞性技術的成功
定位被忽略的”小市場“
洞察產業“核心價值”
尋找“經濟引擎”
定義”最小業務單元“
“資源分配”被誰決定
采用痛苦的”自新策略“
等待“利潤引爆點”
說服客戶的理由
把握未來的十年
最低成本的發力點
四個條件
無形成本與質量成本
產品組合
費用杠桿
創新工作坊
創新工具包
行動計劃工作坊
【逆襲戰中找機會,價值鏈中找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