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一項調查顯示:“人們每天高達 90% 的行為是出于習慣 ”,習慣是長時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廣義的習慣不僅僅是動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會風尚性的,還包括人類所有的優缺點。養成好的習慣會成就一個人,形成壞的習慣可能會毀掉一個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當今世界上非常受歡迎的培訓課程,在美國被前100家大公司的82家、世界500強的300多家采用作為高層經理和主管的培訓課程。實踐證明七個習慣的確對個人人生和事業乃至團體績效的改進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是企業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必修課。
課程收益:
1轉變觀念,提高面對新的挑戰和承擔責任的勇氣,把握成功者的心態;
2在共同的使命、愿景和目的鼓勵下,團隊相互聯合,完成每一個項目;
3著重于首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鼓勵個人采取積極的行動和優化組合;
4識別蘊藏在人與人差異中的巨大潛能,并使之化為雙贏的資源,提高集體動力;
5學會傾聽,改善溝通,建立溝通雙向渠道,減少管理內耗;
6學習團隊其他成員的長處,利用多樣性的特點,掌握與他人共贏的做事技能;
7確保持續性的更新,防止筋疲力盡的工作或生活方式;通過不斷改善,提高效用;
授課方法:
講師講解、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等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
課程大綱:
課程模型
第一單元:高效能的運用
1、什么是高效能?產能與產出如何平衡?
2、知行合一,如何養成好習慣?
3、拆解詳解七個習慣架構圖。
4、測評:七個習慣的自評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測評。
第二單元:習慣一--積極主動
1、積極與消極的改變
2、影響圈與關注圈的控制
3、30天內你的變化?
4、測評:你的影響圈與關注圈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測評。
第三單元:習慣二--以終為始
1、生命之旅(音樂)--你的人生規劃
2、協調你的精力--人生拼圖
3、以目標倒推行動--你的行動計劃
4、輸出:人生規劃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輸出。
第四單元:習慣三--要事第一
1、時間管理的發展
2、第二象限--時間矩陣的關鍵
3、別讓瑣事牽著你走
4、測評:你的時間花在哪里?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測評。
第五單元:習慣四--雙贏思維
1、情感賬戶--打開你的人際關系
2、互動式--雙贏矩陣分析
3、紅藍對抗--雙贏模式下競爭
4、雙贏合作的思維模式與基本策略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測評。
第六單元:習慣五--知彼解己
1、聆聽的五個層次
2、四種不好的自傳式回應
3、移情聆聽的四個步驟
4、高質量對話方式--心靈溝通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
第七單元:習慣六--統合綜效
1、測評:你是否尊重差異
2、跨過障礙、統合綜效、1 1最大化
3、團隊配合、用人所長--公眾領域的成功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
第八單元:習慣七--不斷更新
1、磨練自己的四個層面
2、干中學--不斷更新迭代、螺旋式上升
3、公眾領域的成功--團隊協同并優化
4、輸出:七個習慣的行動計劃
學習形式:講授、案例、互動、研討、輸出
課程模塊 | 模塊內容 | 課時 |
第一部分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綜述 | 1. 變化的世界不變的原則 a) 普遍適用性 b) 利已?利他? c) 農耕哲學與速成哲學 2. 七個習慣初探 a) 模型圖 b) 個人的成功 ? 積極主動——選擇、負責 ? 以終為始——方向、使命 ? 要事第一——關聯、超越 c) 團隊的成功 ? 雙贏思維——擁有、富足 ? 知彼解已——尊重、理解 ? 統合綜效——表現、考驗 d) 依賴-獨立-互賴 3. 擺脫盲從、自己思考、通向自由 a) 什么是高效能?什么是習慣 b) 如何學習今天的課程 c) 不斷更新 | 上午 8:30-12:00 下午 14:30-18:00 |
第二部分 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 1. 積極主動 a) 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 b) 聆聽自己的語言 c) 關注圈和影響圈 d) 當責——積極主動的實踐 2. 以終為始 a) 我們真的有必要思考人生的意義嗎? b) 使命——來源于“獲得”還是“貢獻” c) 愿景——構想使命達成的場景與困難 d) 行動——認知、計劃與承諾 e) 個人、家庭、團隊的使命、愿景、價值觀 3. 要事第一 a) 與使命關聯的時間管理矩陣 b) 第二象限時間管理 c) 突破能力瓶頸——刻意練習 d) 時間從哪里來?——RAMMP矩陣 e) 關鍵行為與策略組合 | |
第三部分 團隊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 1. 雙贏思維 a) 內在的安全感 ? 綻放天賦的禮物 ?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b) 超越二元對立——回歸整體的世界 ? GET——我的收獲、情緒、勢力范圍 ? 放下“自我” c) 雙贏五要素 2. 知彼解已 a) 傾聽 ? 建議、安慰、自己的想法——不良傾聽 ? 傾聽的方法 ? 傾聽的力量 ? 非暴力溝通模型 b)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 ? 觀察-避免主觀評價帶來的障礙 ? 感受-認清情感來源并妥善處理 ? 需要-生命健康成長的內在動力 ? 請求-用愛的力量達成溝通目的 3. 統合綜效 a) 對待差異的態度 ?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 自然界、人類的協同實例 ? 珍視差異 b) 協同的思維模式與步驟 ? 看到自己—找到你—我們協同 ? 詢問-界定—創造 ? 提升思維的維度 c) 協同的技巧 ? 原型法 ? 逆向法 ? 整合法 | |
第四部分 實踐能力提升 | 1. 提升 a) 生活中的案例討論 b) 工作中的案例討論 2. 學員問題討論 a) 現場案例收集 b) 組間相互解答 c) 講師總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