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程師”特訓營》
課程主講:傅武雄
課時:5天
[pic]
課程背景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簡稱IE,是專門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把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學
科。工業工程(IE)在工業發達國家、地區(如美國、德國、日本、臺灣等)已有幾十
年的歷史,并得到普遍的應用。是制造業公認省人化、省時化、最有效的科學管理工具
。
當前產業環境嚴峻、企業運營成本節節攀升,急需將以往“人海戰術”的趕量文化,轉型
為精簡勞動力的效率文化,IE工業工程的導入及IE人才的培養,對國內的企業來說無疑
是最為迫切的事。
課程收益
透過本次培訓,使學員及企業——
如何利用IE(工業工程)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使非IE(工業工程)背景出身之管理者也能快速具備工業工程管理實務技能。
提升IE(工業工程)技能有效地在現場發揮、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
如消除不當的作業流程、動作浪費、時間浪費、設備浪費、流程浪費、場地浪費和人力
浪費等。
本課程由國際管理咨詢的大師們與你分享多年的IE工業工程的研究成果和應用經驗。
適合對象
生產課長、主管、班組長、拉長、車間主任以及基層員工等。
學員教材
將提供電子版本(學員版本)教材,但不允許對培訓現場進行錄音、錄像。
培訓大綱
|單元|課程 |課時|單元|課程 |課時|
|1 |IE概論與標準工時制定 |8H |4 |IE—7大手法(下) |8H |
|2 |標準工時制定 |8H |5 |PAC 生產績效分析管理 |8H |
|3 |IE—7大手法(上) |8H |6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IE概論 |
|通過本課程,讓學員具備基本的IE概論,了解IE的運用及產生的效果,為后續IE手法的 |
|運用奠定基礎 |
| 第一單元:IE能為制造業做什么 | 第二單元:IE的開發與歷史沿革 |
|1.制造業面臨的問題與需求 |1. 泰勒的「一日合理工作量」與秒表測時 |
|2.新的經營環境分析 |2. 科學管理的創始與提倡 |
|3.運用IE可以達成的目標效益 |3. 吉爾伯斯的「動作分析」與工作改善 |
| |4. 預定動作時間標準的開發與運用 |
| |5. 系統化管理的深入運用 |
| 第三單元:認識IE的范圍 | 第四單元:如何建立IE團隊 |
|1. 工作設計與生產工程 |1. IE部門的組織與職責規范 |
|2. 工程改善與現場問題分析解決 |2. IE人員的能力需求與來源 |
|3. 標準工時測定與關聯應用 |3. 高階主管如何看待與運用IE |
|4. 人因工程 |4. 如何使IE有效融入整體組織得到應有效 |
|5. 生產系統設計改善 |益 |
|6. 其它關聯范圍 | |
|第二部分 標準工時制定與運用 |
|“標準工時”為IE的基礎工程,近50年來,企業界隨著工業的發展,已開發多項科學的“標|
|準工時”制定方法,學員掌握這些方法,回企業后即可運用。 |
| 第一單元:標準工時的觀念與應用 | 第二單元:測定標準工時應有的基礎與 |
|1. 工程標準與管理基準的區分 |理念 |
|2. 標準工時在生產排程與產能負荷管理 |1. 合理可行高標的理念 |
|的 |2. 以生產工程與科學管理為基礎 |
|運用 |3. 標準工時測定的對象 |
|3. 標準工時在生產績效管理的運用 |4. 制程工序標準工時的結構 |
|4. 標準工時在計件工資與生產成本管理上|5. 幾個最受重視的標準工時制定方法 |
|的運用 | |
|5. 標準工時在生產工程上的運用 | |
| 第三單元:秒表測時法的實施步驟與 | 第四單元:寬放的設定 |
|技巧 |1. 寬放的必要性與意義 |
|1. 秒表測時法實施三大階段與六個步驟 |2. 寬放的適用范圍 |
|2. 歸零法與連續法的實施要領 |3. 如何設定合宜的生理寬放 |
|3. 異常值的去除 |4. 如何設定合宜的疲勞寬放 |
|4. 觀測周程數的核算 |5. 如何設定合宜的管理寬放 |
|5. 評比的技巧 | |
|6. 如何調整合宜的評比 | |
|7. (小組實例演練) | |
| 第五單元: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的模 | 第六單元:綜合數據法的設定與執行步 |
|式與技巧 |驟 |
|1. 首先認識動素與動作分析 |1. 綜合數據法的測定對象與適用范圍 |
|2. 理解PTS法的適用形態與限制 |2. 綜合數據法的運用實例 |
|3. MTM-2時值表與動作基準的深入理解 |3. 如何建立綜合數據的技巧 |
|4. 運用MTM-2進行標準工時制定的關鍵技 | |
|巧 | |
|5. MODAPTS時值表與動作基準的深入理解 | |
|6. 運用MODAPTS進行標準工時制定的關鍵 | |
|技 | |
|巧 | |
|7. (小組實例演練) | |
|第三部分 IE七大手法 |
|七大手法為IE的核心工具,這七大手法既可以作為標準化設計用,又可以根據七大手法 |
|的原則進行查檢,發現問題、改善問題。學員運用七大手法于企業中,讓企業管理的運 |
|作更加精致化。 |
| 第一單元:從生產流程進行改善 | 第二單元:從最基本動作進行改善 |
|1. 程序分析的步驟 |1. 排除無效的動作 |
|2. 以操作程序圖掌握生產流程 |2. 改善無附加價值的動作 |
|3. 操作程序圖使用的符號 |3. 動作經濟原則的應用 |
|4. 操作程序圖的畫法 |4. 動作改善的步驟 |
|5. 借由流程程序圖改善工序 |5. 案例演練與分享 |
|6. 流程程序圖的畫法 | |
|7. 應用5W1H手法進行分析 | |
|8. 以類創意思考的手法提出改善方向 | |
|9. 刪除、合并、重組、簡化的應用 | |
|10. 案例演練與分享 | |
| 第三單元:運用雙手程序分析找出浪 | 第四單元:從流程及設備布置面縮短搬 |
|費的動作 |運距離 |
|1. 認識雙手分析必備的5個符號 |1. |
|2. 如何繪制正確的雙手分析圖 |以操作程序圖為基礎,掌握產品的工藝流程 |
|3. 判讀雙手分析圖的方法 |2. 以產品式布置的方式縮短移動路線 |
| |3. 運用線圖協助掌握現行的搬運路徑 |
| |4. 如何辨識搬運路徑的合理化 |
| 第五單元:運用人機分析技巧及改善 | |
|作業 |第六單元:使生產線平衡,提高績效,減少 |
|結構使機器之操作人數合理化 |生產 |
|1. 人機程序圖的繪制方法 |線的操作人數 |
|2. 人機程序的分析方法 |1. 計算生產線平衡率的方法 |
|3. |2. 生產線平衡的具體做法 |
|運用刪除、合并、重組、簡化(ECRS)的手 |3. 以提高平衡率提升人均產量 |
|法進行分析與改善 |4. TPS流程生產的配置技巧與分析 |
|4. 內部與外部換模的應用 | |
|5. 多人一機下縮短周程時間的方式 | |
| | |
|第七單元:運用工廠布置手法,節省搬運 | |
|距離 | |
|1. 產品(P)—產量(Q)分析 | |
|2. 生產活動關聯性分析 | |
|3. 空間計劃 | |
|4. 面積關聯圖 | |
|5. 修正條件 | |
|6. 布置計劃案 | |
|7. 運輸工具 | |
| 第四部分 PAC生產績效分析 |
|本課程將從理論和實務上幫助您學習并掌握如何提高勞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 |
|產量,包括: |
|認識如何促使工廠全面改善、全體動員十倍投資報酬率之管理改善工具? |
|了解如何建立工廠營運PDCA之日常改善體制? |
| 第一單元 生產績效管理概念 | 第二單元實施績效管理導入步驟 |
|1. (1)全員提高生產力之基本想法 |1. 步驟(1)生產計劃與人員計算 |
|2. (2)績效管理概念 |2. 步驟(2)標準工時管理 |
| |3. 步驟(3)工作日報表的設計 |
| |4. 步驟(4)管理指針設定 |
| |5. 步驟(5)責任區別計算績效 |
| |6. 步驟(6)績效會議 |
| 第三單元:PAC的演練 | 第四單元 PAC的導入步驟_ |
|(勞動力生產績效個案演練) |1. 導入計劃的設定 |
|1. 生產日報表填寫 |2. 導入準備(第一次活動) |
|2. 試算表格填寫 |3. 示范單位展開(第二次活動) |
|3. 管理指針統計表填寫 |4. 全公司擴大展開(第三次活動) |
| |5. 項目改善活動展開 |
| 第五單元 工廠降低成本改善活動個案 | 第六單元 PAC的改善故事 |
|研討 |1. 項目緣起 |
|1. IE的制造技術革新 |2. 改善點滴 |
|2. 應用IE手法改善的個案說明 |3. 改善成效_生產力提升推移圖 |
| |4. ××企業生產力日分享與總結 |
學員的評價
參加了“IE專修班”的培訓,最大的感受就是:迫不及待想回去改善了!
從最基礎的開始才是最真實,我想,最真實的就是:立即開始行動!改善從點滴做起
!
——蘇杏炬同學
感謝這幾天的辛勤培育和教導,同時為本期學員提供互動和學習的平臺。希望今后能
為我們舉辦更多的交流活動,多為公司提供實踐性、指導性意見。
——王明才同學
感謝提供了好的學習機會,讓我能深入地了解到IE,愿將所學用于實際工作,不斷完
善對IE 的認識。
——萬志勇同學
細節決定成功,IE突破管理!
——王文利同學
報著一顆感恩的心走進課堂,帶著一顆收獲的心離開教室。人需要不斷的進步,中國
的企業更需要不斷的成長,愿IE在中國發揚光大!
——王文臻同學
IE人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頂住壓力,做吧! 造福中國企業
——陳建明同學
IE —企業增效的利器,員工價值提升的工具!
——王明同學
[pic]
-----------------------
對工業工程IE的理解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簡稱IE,是專門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把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學
科。工業工程(IE)在工業發達國家、地區(如美國、德國、日本、臺灣等)已有幾十
年的歷史,并得到普遍的應用。是制造業公認省人化、省時化、最有效的科學管理工具
。
制造業面臨極為嚴酷的經營挑戰,尤其接單生產型態,已經形成多批小量、短交期(
緊急插單)、產品規格訂單多變的經營環境,使制造廠更不能不強化生產管理與生產技
術的體系做法。
如何利用IE(工業工程)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使非IE(工業工程)背景出身之管理者
也能快速具備工業工程管理實務技能。提升IE(工業工程)技能有效地在現場發揮、消
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如消除不當的作業流程、動作浪費、時間浪費、設備浪費、流
程浪費、場地浪費和人力浪費等。這種「精益生產」,需要建置靈活的生管機制,也需
要先建立堅強的車間 (工藝)
體質,并非僅有理念而已。本課程講師為科班出身的資深IE專家,早期曾奉派在日本「
亞洲生產力組織」受訓,豐田生產方式即為兩大主題之一,而三十年來擔任企業顧問輔
導工作與主講課程,尤其深入生產管理與 I E
領域,特有心得,講授JIT模式及工作設計改善與生產管理,極具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