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7日,由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和《中華工商時報》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盛大開幕。新浪財經現場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領導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兆杰。
陳兆杰:陳兆杰上臺鞠躬致意!面對金融危機,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金融危機只是一個現象,我們要把握它的來臨,它的過程,我們如何應對,如何用領導力的創新,解決危機狀態,以及走出困境的道路。
危機來自來自西方,三十年前,我們學習西方管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沒有方法,我們就學習,發現30年過去了,西方遇到了金融危機,西醫固然好,但是它只治標,不治本,西醫可以發生金融危機。
我們看看,真正能夠解決我們問題的,讓我們中華民族的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是什么?中醫!因為中國5千年來,我們用文化哺育了我們的民族,中國的國學真正能夠帶給企業家走出困境。
中國的國學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狹義的國學,是中國的哲學史,創始人是伏羲氏,五千年前,中國第一本書誕生了,就是《易經》,我們在思維、在徜徉和懷念,《周易》啟發了黑格爾,至今我們對它的探尋依然沒有窮盡。
《周易》啟發了中國第一代國學盛世,就是諸子百家,老子、孔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百家爭鳴,中國的盛世就此來臨,我們可以忘掉那個時代但是不能王了孔子、老子、孔子,公孫龍的見解,他們以天下和平為使命,他們的目的是創造帝王學說,讓中華民族永續的幸福安康。
經過了春秋五霸,秦朝統一了中國,然后由漢朝繼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蔣介石的兩個孩子一個是蔣經國,一個是蔣緯國,就是經天緯地的意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爭亂,魏晉時期,我們稱之為玄學,周易、老子,莊子,他們談這些書調試心靈,那個時代的國學讓我們明白了人生的偉大和光輝,能夠把握人生永恒的狀態。
經過南北時期、隋唐之爭,唐朝以詩歌為盛,但是唐朝崇尚人性,以胖為美,他們崇尚性命之學,唐朝經過五代十國的紛爭,到了中國國學集大成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大宋王朝,我們的國學叫做理學,理學至今依然是中國文化的本根,他們以北宋五子和朱熹鑄造了中國國學的汪洋大海,周敦頤、程顥、張載。程顥的詩“閑來無事不從容,四時嘉興與人同,”是把文化與人生結合的美國,張載為萬事開宏圖大師,居苗體會了中國文人入世一種更高的血脈。
朱熹,中國的國學就此定位為千秋基地,五千年來,中國的國學從來沒有破壞過,所以說,我們的國學不僅是指知識,更包括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人文內涵,中醫強調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們要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案,必須回溯過去,面向未來,中西結合,我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情境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我們要回顧過往,展現未來。
必做三件事,必磨三支劍,必飲三杯水,必經三種境界。
三件事,做題、做事,做人,古往今來,成大事者莫不以做題為本,諸葛亮在隆中自有胸懷,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立志衛國。他們的成功都是做題的成功,欲成大事,眼界要寬,心胸要廣,格局要大,戰略要明,此為做題,但是只作題的話,只會空談。
還有做事,做事者執行,再好的想法沒有執行,會成為水中之花,鏡中之月,但是做題和做人的根本,離不開做人,做人才是三者的基礎,人正品真,格調高雅,才是我們千年的修為綱領。
北大教授季羨林跟溫總理說過,中國人要學習中國的文化精神,作為一個人,骨頭要硬,心腸要軟,不是不想到自己,而是更多的想到別人。季老90高齡,有這樣的思想,令人欽佩不已。與人為善,與人為和,才能得到天下的根本,終成天下之正果。
三支劍,利劍、鈍劍、木劍,利劍的時候,這個劍不在你手上,在你心里,任何的鋒芒過分的鋒利,都不可以保存,利劍只是民營企業創業之初的事情,可以到處拼搏,到處魯莽,但是我們有了一定的實力,我們要學會磨鈍劍,它就是一根鐵條,但是卻融入了天下的鋒芒,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象無形,身為高人,需要鋒芒內斂,李嘉誠中國首富,依然面帶微笑,王永慶,勤勤懇懇,這些劍不在手上,而在身上,你可以用任何的鐵條,可以倚天,也可以屠龍。
最高境界就是木劍,這是一個象征,是一個木塊,可以成為一個花,也可以成為一棵草,不拼斗,不拼殺,講和,去年的奧運會啟迪全體國人的和字,中國講不爭而爭,不高而高,不快而快,不為而為,最終的競爭是和平、和諧,民營企業第一步要努力拼搏,第二要鋒芒內斂合作擴大,第三與世無爭。
必飲三杯水,苦水、甜水,清水,苦水,苦澀之水,有人說我不想吃苦,只想享福,但是古人講:不吃苦中人,難為人上人,古往今來,苦水是成功者品嘗的水,我們會發現,不管任何人,如果能夠飲苦水,就可以清涼心胸,只有苦水才可以讓人長大,苦水是奮斗的過程,而甜水是你成功的回饋。
清水以白示天下,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寧靜致遠,這三杯水,可以讓你保持平靜。
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天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越是危機,越困難,越要頑強的求索,要等到春暖花開的日子,這是第一種境界是秋天。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柳永《蝶戀花》,在秋天我們要展望未來,在冬天我們要努力拼搏,勞其筋骨,讓自己瘦下去,企業才能胖起來,這是冬天,我們需要過一段苦日子,才能迎來春天的日子。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要先努力,才能迎來厚積薄發的成功精神,國學的浩大深遠啟發了無數的國人,啟發了無數的才智。
我的總結是兩首國詩,一句是一位面對危機的大官—李鴻章寫的: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這是我寫的:昨日夢中尋夢,今日如夢方醒,眾里尋千年,方才求得真經,國學智慧,點津華夏菁英。
今天我們企業,將跟國學對接,讓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企業更能延續傳承中國國學的偉大,真正在創新中完成繼承,在成功中完成使命,謝謝各位!
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不想說生日快樂,我想感謝一個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沒有看過任何的國學著作,她給我的一本書就是《故事》,她用一生的慈善、仁愛實踐了中國的國學精神,國學不是在人,還是在心,在手,我感謝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生命,讓我和各位分享國學之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