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時長:2天(12小時)
課程目標:
培訓質量管理知識、培養質量管理認知、運用質量管理技術、提升質
量管理能力,改變認知,改善思維,從而提升產品品質。
授課對象:生產班組長、工程/設備/技術/品質/物控(工程師)、車間主管/主任、各科室主管、科長、各部門經理等。
課程簡介:在本課程中將系統性地學習和實踐制造業現場的六大要素、三大過程、兩大分析方法、十大思維以及十二種常規管理工具和方法,全面提升現場管理人員的認知和思維,從而做到學而會用、學而善用、學以致用。
課程目錄
章節一:課程目的
一、改善生產現場,提升產品質量,通過現場實踐事例練習來培養學員識別造成產品實物質量問題的多方面因素。
二、總結與關鍵點
三、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二:管理內涵
一、講解現場管理內涵:生產現場是一個以立體空間形式存在的場所,我們可以把這個場所看成是一個隨時間延續并不斷在改善在前進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存在有現場管理的四個維度。
二、總結與關鍵點
三、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三:重要理論
一、什么是質量、什么是過程質量
二、兩個重要的理論基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GB/T29590(企業現場管理準則)
三、重點理論簡介。
四、總結與關鍵點
五、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四:創建模型
一、 創建四維認知模型:EPPM模型(具體模型圖略)
二、解釋四維認知模型
三、總結與關鍵點
四、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五:維度一
一、要素內容:包括有5M1E,通過多種形式的課程互動來學習如何管控六大要素。
二、總結與關鍵點
三、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六:維度二
一、過程認知:
理解過程、過程定義、過程概述、過程特點、過程模型、過程文件化。
二、過程管理:
1、常規過程:匯總羅列了現場的三十個常規過程。
2、過程識別:識別為三大類過程。
3、過程文件: 講解如何編制過程的程序文件。
三、總結與關鍵點
四、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七:維度三
一、結果種類:
以質量管理為講解重點,質量管理結果包括產品實物質量和制造過程質量。
二、分析與改善:
(講授如何針對現場的問題點開展分析活動以及如何評價現場管理的整體水平)
(1)原因分析
一般來講,根本原因要從多個方面進行一定的深挖,深挖到一個可執行層面,即直到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為止。
(2)局部分析法
包括對要素、過程和結果的具體分析。將通過現場實戰事例進行互動講解分析方法。
(3)整體分析法
通過設計一種量化的星級測評方法系統的全面的對企業現場進行評分,并基于得分對應不同的等級水平。該測評系統通過設置分數,比如,以百分制為例(100分)進行測評,也可以設置更高分值,另再設有若干否決項,未達到合格水平則屬于不達標。整體分析法的四類結果檔次分別為:
3.1不達標(無星級)。設置三個否決項:
3.1.1未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3.1.2生產現場臟亂差;
3.1.3產品質量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客戶滿意度差。
3.2三星級:總評分≥80%,三大環節中的每個評分≥80%,具體更多評價標準在課程中講授。
3.3四星級:總評分≥85%,三大環節中的每個評分≥85%,具體更多評價標準在課程中講授。
3.4五星級:總評分≥90%,三大環節中的每個評分≥90%,具體更多評價標準在課程中講授。
三、總結與關鍵點
四、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八:維度四
一、講解在現場管理活動中應該具備的十大思維方法以及多種常規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兩天的課程中將逐一進行講解。
二、總結與關鍵點
三、現場實操練習
章節九:總結與交流
一金句(勝在認知、贏在思維、貴在認真)、一模型(EPPM模型)、對比課前的自評測試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