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新動能。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應用平臺和豐富的消費場景,強大的創新內驅力持續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展望未來,在數字變革的推動下,我國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可期、大有可為。
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強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和光纖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數據中心和支撐系統升級改造,促進信息系統網絡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重點消費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消費領域應用場景的征集、開放與開發,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
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的數字化政策支持。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搭建涵蓋底層硬件和通用型軟件的公益性數字化轉型平臺,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便捷地應用數字技術。給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補貼、租金減免、稅收減免等方面的支持,引導其將數字技術與制造技術和業務流程融合創新。例如,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應用,可開展在線實時監測、全產業鏈追溯、客戶滿意度及產品改進方向分析,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精準的商品推薦和購物服務。此外,還要鼓勵平臺類、創新型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組建聯合體,整合資金、技術、資源等,促進政策交流、經驗互鑒、技術服務合作,打造消費領域的數字化應用示范標桿。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數字化背景下的相關政策。以跨境電商為例,電子商務跨境結算、跨境交付、通關便利、跨境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制度、標準、規范,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并且要與國際標準接軌,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跨國物流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對于一些重要內容要加強謀劃,例如,海外倉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節點,能夠確保跨境電商貨物“即到、即驗、即放”,對于破解跨境物流在成本、時效和清關等方面的瓶頸作用明顯,但它又具有重資本、海外運營風險高等行業特點,政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強化應對貿易摩擦能力,為跨境電商企業出海提供保障和支撐措施。
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的數字人才隊伍。數字時代背景下的消費產業,涉及國內外諸多環節,面對不同地區文化、消費習慣、各國產業和監管政策等,需要應對經濟波動、國內外市場供需變化、國際貿易摩擦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對于人才的要求而言,既要了解全球供應鏈、全球市場、各國政策監管舉措,又要擁有數字技術知識和互聯網思維,還要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專業、高效、有價值的服務與體驗,既要有國際化視野與能力,又要有專業深度,還要能整合創新。因此,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將推動消費市場朝著更高質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令人驚嘆,數字技術與消費升級有機融合的未來,令人向往!插上“數字翅膀”的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將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