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從金融企業的性質講起
一、商業銀行及其特征
1、商業銀行是一種企業,但與一般工商企業又有不同。
2、商業銀行是一種金融機構,但又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
3、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主體。
二、對風險管理應有的認識
金融的實質是風險與收益的組合
人的素質的最終表現是什么?
比利時夫妻的故事
三、站在歷史的角度——看中國銀行業的公司治理
銀行產生于錢幣兌換業
銀行不同的體系和組織類型
總分行制和單一銀行制
全能銀行制和銀行分業制
私人銀行和股份制銀行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歷程
銀行改制后我們該怎么辦?
第二講 高瞻遠矚
金融及其風險認知
一、這個世界怎么了?
烽煙四起--金融危機頻仍發生
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桑巴效應
1991-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
1997年7月2日 爆發泰國金融危機—多米諾骨牌效應
1997年9-11月爆發韓國金融危機。
1998年1月爆發印尼金融危機。
1999年8月31日,紐約股市下挫500多點。
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金融危機—金字塔效應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
二、金融危機發生的條件
資本市場的開放
金融工具的創新
金融監管的放松
泡沫經濟的存在
大量熱錢的撤出
實證——金融危機是怎樣發生的?
案例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問題
三、金融風險的種類
四、風險管理的作用
1、協調風險容量與戰略
管理當局首先要在評價備選戰略的過程中考慮主體的風險容量,然后在設定與選定的戰略相協調的目標的過程中,以及在構建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的過程中也要考慮主體的風險客量。
例如,一家制藥公司與其品牌價值相關的風險容量較低。因此,為了保護它的品牌,它堅持了大量的規程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并已經常性地投入巨額的資源用于早期的研究與開發以支持品牌價值創造。
2、增進風險應對決策
銀行風險管理為識別和在備選的風險應對——風險回避、降低、分擔和承受——之間進行選擇提供了嚴密性。
例如,一家利用公司自有和運營的車輛的公司的管理當局認識到在其運送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包括車輛損壞和人身傷害成本??赡艿倪x擇包括通過有效的司機招聘和培訓來降低風險,通過外包運送業務來回避風險,通過保險來分擔風險,或者簡單地承擔風險。銀行風險管理為這些決策提供方法和技巧。
3、抑減經營意外和損失
經營主體增強了識別潛在事項、評估風險和加以應對的能力,從而降低意外的發生和由此帶來的成本或損失。
例如,一家制造公司調整生產部件和設備故障率和誤差使其接近正常水平。該公司采用多重標準來評估故障的影響,包括維修時間、不能滿足客戶需要、員工安全以及預定維修與非預定維修的成本,并據此制訂維護方案來加以應對。
4、識別和管理貫穿于銀行的風險
每一個主體都面臨著影響組織的不同部分的無數風險。管理當局不僅需要管理個別風險,還需要了解相互關聯的影響。
例如,一家銀行面臨著貫穿于銀行的交易活動的一系列風險,管理當局開發一套信息系統來分析來向其他內部系統的交易和市場數據,它與外部生成的有關信息一起,提供了關于貫穿于所有交易活動的風險的整體看法。這個信息系統可以向下追溯到部門、客戶或同行、交易商和交易層次,并針對既定類別的風險容量對風險進行量化。這個系統使該銀行能夠把先前分隔的數據湊到一起,從而采用整體的和有目的性的看法來更加有效地應對風險。
5、提供對多重風險的整體應對
經營過程帶來許多固有的風險,而銀行風險管理能夠為管理這些風險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例如,一個批發配送商面臨著供貨過量和不足、薄弱的供貨來源以及不必要的高采購價格等方面的風險。管理當局以公司戰略、目標和備選的應對為背景識別和評價風險,開發出一套廣泛拓展的存貨控制系統。這個系統與供貨商相整合,共享銷售和庫存信息,幫助選擇戰略伙伴,并通過更長期間的進貨合同和改進的定價方式,避免缺貨和不必要的運送成本。由供應商負責補足庫存,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6、抓住機會
通過考慮潛在事項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只是風險,管理當局就能識別代表機會的事項。
例如,一家食品公司考慮可能影響其收入持續增長的潛在事項。在評價這些事項的過程中,管理當局認識到該公司主要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正在改變他們的飲食偏好,對公司現有產品的未來需求呈現下降的趨勢。在確定應對的過程中,管理當局明確了通過利用其現有的生產能力去開發新產品的方法 從而使公司不僅能保持來自現有消費者的收入,而且還能通過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來創造額外的收入。
7、改善資本調配
獲取關于風險的有分量的信息,可以使管理當局有效地評估總體資本需求,并改進資本配置。
例如,一家金融機構面臨新的監管規則。除非管理當局更加精確地計算信用和經營風險水平以及相關的資本需求,否則就要提高資本要求量。該公司根據系統開發成本以及追加的資本成本評估了風險,作出了一個有信息支持的決策。利用現有的可修改軟件,該機構開發了更加精確的計算工具,避免了尋求額外資本的需要。
國家出臺了若干風險管理的文件
第三講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整體框架
一、什么是銀行風險管理
銀行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是由銀行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人員共同實施的,應用于戰略制定及銀行各個層次的活動,旨在識別可能影響銀行的各種潛在事件,并按照銀行的風險偏好管理風險,為銀行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二、銀行風險管理包括七個方面
(1)銀行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持續流動于組織之內;
(2)銀行風險管理是由組織中各個層級的人員來實施的;
(3)銀行風險管理應用于戰略制定的過程中;
(4)銀行風險管理貫穿于銀行各個層面、各個單位,包括從銀行層面用組合的觀點來看風險;
(5)銀行風險管理旨在識別那些一旦發生將會影響銀行的潛在事項,并把風險控制在風險容量以內;
(6)銀行風險管理能夠向一個銀行的管理當局和董事會提供合理保證;
(7)銀行風險管理力求實現一個或多個不同類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標。
三、銀行建立風險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
整體性原則
風險管理應當涵蓋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將風險管理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合規性原則
風險管理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風險管理的權力;
相互牽制原則
風險管理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成本效益原則
風險管理應當正確處理成本與效益的關系,保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四、銀行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三個維度
五、銀行風險管理的各個要素的作用
控制環境
風險評估
控制活動
信息溝通
監督檢查
以控制環境為前提
以風險評估為基礎
以控制活動為主體
以信息溝通為手段
以監督檢查為保障
六、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與風險認知
資產管理理論
負債管理理論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
第四講
銀行內部控制的組織基礎
現代公司制度的三個層次構成示意圖
一、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
獨資銀行
合伙銀行
股份制
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責任公司
二、注冊資本金制度與產權
三、學會參股——不以金錢論英雄
某甲個人擁有一個銀行,經營狀況良好,現有乙和丙二人要求入股,共同組成一個新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經多次協商,甲實際出資500萬元,乙實際出資400萬元,丙實際出資350萬元,從而獲得的在新公司中甲、乙和丙的股權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國航掌控深航51%股權(2010年3月22日)
四、學會控股——不以股權論英雄
控股技巧
優先股的類型
能否轉換
可轉換和不可轉換
能否累積
可累積和不可累積
能否參與二次分配
可分配和不可分配
第五講
銀行風險管理實務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風險的識別與分析
風險的評價與衡量
風險的控制與處理
一、風險識別——事項識別的外部因素
(1)與經濟有關的因素——事項包括價格變動、資本的可獲得性,或者競爭性準入的較低障礙,它們會導致更高或更低的資本成本以及新的競爭者。
(2)自然環境因素——事項包括洪水、火災或地震,它們會導致廣場或建筑物的損失,限制獲取原材料,或者人力資本的損失。
一、風險識別——事項識別的外部因素
(3)政治因素——事項包括采用新的政治議程的政府官員選舉,以及新的法律和監管,它們會導致諸如對國外市場的新的開放或限制進人,或者更高或更低的稅收。
(4)社會因素——事項包括人口統計、社會習俗、家庭結構。對工作/生活的優先考慮的變化,以及恐怖主義活動,它們會導致對產品或服務需求的變化、新的購買場所和人力資源問題,以及生產中斷。
(5)技術因素——事項包括電子商務的新方式,它會導致數據可取得性的提高、基礎結構成本的降低,以及對以技術為基礎的服務的需求增加。
二、風險識別——事項識別的內部因素
基礎結構——事項包括增加用于防護性維護和呼叫中心(call center)支持的資本配置,減少設備的停工待料期,以及提高客戶滿意度。
人員——事項包括工作場所的意外事故、欺詐行為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它們會導致失去可利用的人員、貨幣性或者聲譽性的損失以及生產中斷。
流程——事項包括沒有適當變更管理規程的流程修改。流程執行錯誤以及對外包的客戶送達服務缺乏充分的監督,它們會導致丟失市場份額、低效率以及客戶的不滿和丟失重復性的業務。
技術——事項包括增加資源以應對批量變動、安全故障以及潛在的系統停滯,它們會導致訂貨減少、欺詐性的交易以及不能持續經營業務。
三、風險識別的方法
(1)財務報表分析法
(2)風險樹搜尋法
(3)專家意見法
(4)篩選—監測—診斷法
篩選:風險因素的分類
監測:對篩選出的因素進行觀察、記錄
診斷: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識別風險
四、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
準備策略
規避策略
分散策略
轉嫁策略
消縮策略
補償策略
1、準備策略
第一線準備
現金和中央銀行存款
第二線準備
短期政府證券、短期貸款、可轉讓的定期貸款
專項準備
貸款壞賬準備金、資本侵蝕準備金
2、規避策略
避重就輕的投資選擇原則
“收硬付軟”、“借軟貸硬”的幣種選擇原則
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債務互換原則
資產結構短期化原則
3、分散策略
資產征狀的多樣化
授信對象的多樣化
授信額度的分量化
4、轉嫁策略
提前或推遲結算結匯
調整合同契約條件
在外匯買賣中保持適當的頭寸管理:“多頭或空頭”
發行可轉讓的貸款證
5、消縮策略
套期保值
調換轉移——在進行某項業務時,可分別在期限、證券種類、發行地點或交易對象某一方面,做一筆方向相反的業務,價值金額上可以是對應的,也可以不對應,通過這種逆向式策略來縮小風險。
期貨交易
期權交易
6、補償策略
將風險報酬打入價格中
訂立抵押條約
參加保險
五、操作風險及其管理
1999年后的新協議將銀行操作風險納入銀行管理中。
定義:
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運行失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沖擊等導致直接或者間接損失的可能性。
操作風險包括:
執行風險
信息風險
關系風險
法律風險
人員風險
系統事件風險
巴塞爾委員會關于操作風險的詳細界定
第六講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框架的構建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框架
(l)確立董事會在銀行風險管理整體框架構建中的核心地位。
(2)明確銀行風險管理目標,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
(3)探索和建立風險評估體系。
(4)營造銀行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推進風險管理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