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常態:
1、經濟增速由高增長降為中速增長,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疼期;
2、重視質量;
3、創新作為動力,取消高消耗產業。
二、兩個紅利:
1、改革紅利:發展民營經濟與非公經濟;
2、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提高,企業壓力加強,七大勞動力產業將面臨極大的挑戰,機器人大有市場。老齡化迅速推進,養老問題突出,到2050年老齡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3,養老產業大有可為。
三、計劃生育,不再成為基本國策,表述為“改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
四、環境與健康問題:由于環境的惡化,肺癌的發病率將超越肝癌,解決霧霾問題,至少需要15年。
五、三大產業:農業平穩增長,農業出路是農業機械化;工業產能過剩,就鋼鐵而言,僅唐山就超過了歐洲,工業也遠遠落后發達國家,貼牌多,粗加工、創新乏力,以生產銷售蘋果手機為例,中國只賺取利潤的3.6%、美國49%、日本30%多,韓國10%多;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占比低,中國占比僅為48.2%,而美國則達到80%,以銀行金融服務為例,中國是壟斷式,銀行家基本上沒有,未來中小銀行的成立沒有限額。文化產業弱,美國大片、韓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更多的是抗日劇。
六、如何換擋:基調:穩重求進;確保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確保就業持續增長。
七、雙引擎: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政府帶頭、吸引民間資本,加大公共服務。
八、三駕馬車:
(一)投資是關鍵——基礎設施,高鐵、城市建設;工業要技術改造、加大創t新力度;房地產平穩發展。
(二)消費是基礎——物價總水平還是偏高。
(三)出口是支撐——美國經濟、歐洲經濟在復蘇,要提升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