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課程
一、一分鐘的演講
二、PTT的PPP表,即《PTT的目標、過程、要領及收獲》
三、人格模式:
1、思想、感受、行為三者互相影響不能分開:
思想——感受——行為
行為——感受——思想
當思想和行為不一致的時候有“應該怎樣”的想法時就產生了壓力
時間壓力表如下:
2、正確對待的方法
四、成功PTT三個階段及處理的重點:
1、事前:自己—內容—對象
2、過程:對象—內容—自己
3、事后:自己—內容—對象
五、事前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1、開心金庫
2、預演未來
六、指定作業(yè)(三分鐘演講)
第二天課程
一、引入理性的分析:
1、只有理性的了解,沒有感性的認知;
2、理性的了解與感性的認知并存;
3、理性的了解與感性的認知都沒有;
4、只有感性的認知,沒有理性的了解。
二、理性了解:
1、先寫下將發(fā)表的內容的重點;
2、設計大綱并有系統(tǒng)的組織;
3、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充實發(fā)表內容;
4、試行發(fā)表,是否需要更在;
5、請他人幫忙就問問題發(fā)問。
理性了解—內容—叫好
三、感性認知:
包括圖表、故事、舉例/案例、比喻、游戲、活動
感性認知—技巧—叫座
四、準備課程時的幾個重點:
1、不要選擇不熟悉的課題;
2、事前想清楚想要說什么;
3、規(guī)劃要怎么來說;
4、怎么說比預備要說什么更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五、資料的收集
1、活動:
(1)指定作業(yè)發(fā)表五分鐘的演講題目;
(2)利用十分鐘的時間相出有關內容;
(3)將內容立刻定下來;
(4)從他人處尋求幫助:傾聽、聯(lián)想、無壓力、無須堅持自己的看法、對題目更清晰。
2、歸納:
學問有兩種:(1)原來深植于腦海中的清晰部分;
(2)懂得自我要求、主動尋找、探索、收索、發(fā)掘而得者。
3、收集方法:
圖書館、上網、書店、報亭
第三天課程
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互動關系:
1、人與人之間交流之初會有距離感;
2、熟悉彼此后距離感消失;
3、主觀的印象建立在前5到10分鐘。
二、表達同理心:預估、提出、回答
預估:5WIH 即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提問: 合法化 陰謀——陽謀
三、課程開始的時候提出PPP表
目的:課程的含義所在
目標:可衡量的、可細化的,一般是廣義上的;
過程:要經過的步驟和活動;
要領:課程的重點;
收獲:讀學員的好處以激發(fā)學員的動機
總結:1、有共同/共通點;
2、要表達有良好的動機;
3、要建立威信。
四、建立威信的技巧——同理心。
1、以學院為主,以同理心面對學員對講師的反應,建立主觀印象與共同點;
2、自我介紹資歷/經驗,建立威望;
3、不斷的引導學員發(fā)問;
4、逐一做重點回答:形式可用目的、過程、收獲的方法表達
五、成人學員喜歡的課堂氣氛:
1、學員受到講師的尊重;
2、學員自己的經驗被講師認為相當有價值;
3、他們的意見被講師肯定采納和尊重;
4、學員的問題講師很認真的面對處理。
六、成人學員有好的學習效果因素:
參與、激勵、成果的了解、轉移、保持、加強、消除。
七、講師威信的建立:
1、短期魅力靠包裝:舉止、語調、手勢、技巧、儀容、說話方式;
2、長期魅力來自“內涵”:經驗、知識、能力、授課內容;
3、卓越講師的特質:包裝與內容兼顧,長短期魅力兼修。
八、發(fā)問的技巧:
1、批準:一般在涉及到敏感、或者轉入新問題時用,要先得到對方的認可;
2、一般:沒有針對個別,對象廣泛;
3、特定:針對特定對象發(fā)問,先提姓名,引起準備;
4、封閉:選擇項被限定,用于限制思維;
5、開放:問題的答案無限制。
九、注意教學輔助工具的運用和制作。
第四天課程
課程目標: 1、明白激發(fā)學員參與的重要性和方法;
2、掌握發(fā)問的技巧;
3、懂得回饋的重要性和方法;
4、如何辨認和處理難纏學員。
一、發(fā)問技巧:
1、查證:當不能肯定對方問題的重點時,以詢問的方式方法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查證有用但有風險,要特別注意語態(tài)、肌體語言的運用;
2、反問:幫助對方明白自己所要問的問題在哪里,同時令其講出自己沒有信心,沒有把握講出口的方案;可用于對付難纏學員。
3、 轉移:激發(fā)學員參與,不能用的太多,**多兩次;
二、用技巧的好處:
啟發(fā)思維、了解學員的狀況、集中學員注意力、培養(yǎng)學員的表達能力。
三、單向溝通:
花時間少,但效率低。偏向于理性或者聽眾多的演講
雙向溝通:課堂活躍,印象深刻。
四、激發(fā)學員參與的方法:
講師主動發(fā)問、引導學員回饋、多做動作。
五、回饋:
事后**重要的是處理自己,要正面和含蓄,先說好的優(yōu)點,再說可以改善的、未來會更好的行為。
六、處理難纏學員:
1、辨認難纏學員:
(1)辨認學員的行為;
(2)心理分類:
a、引起注意力——小丑、多嘴;
b、展示影響力——評論家、專家教授;
c、報復性質——唱反調、抬杠;
d、水平不夠——沒有反應、應聲蟲。
2、處理的方法:視若無睹、肌體語言、口頭警告、私下溝通——與周圍的人、私下溝通——與難纏學員本人、群眾壓力、請君走路,同時加強對自身的管理;以上的方法按先后,從消極逐步積極。
七、學員的背景
1、了解的方法:如填課前登記表什么的;
2、了解的目的:激發(fā)學員參與、更好設計課程;
3、了解的好處:有針對的授課;
4、了解的內容:性別、人數、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經驗、專業(yè)知識、個人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