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研發工程師、質量工程師、IE工程師
目的
提高企業過程能力控制
內容
第一模塊:概論(0.5hr)
? 質量的含義
? 質量的發展歷程
? 過程能力指數(Cp/Cpk、Pp/Ppk)的作用
第二模塊:基本統計知識基礎(2.5hrs)
? 課堂練習
? 偏差及其組成
? 總體及樣本、抽樣技術
? 連續變量和邏輯變量
? 中心偏倚與離散趨勢
? 連續變量:居中趨勢和離散趨勢
? 正態分布及中心極限定律
? 數據非正態的原因分析
? 缺陷與缺陷品
第三模塊:識別過程穩定的工具(1.0hrs)
? 直方圖
? 趨勢圖
? 箱線圖
第四模塊:過程能力指數(Cp/Cpk、Pp/Ppk)(4.0hrs)
? 過程潛力指數(Cp、Pp)的計算公式和原理
? 過程表現指數(Cpk、Ppk)的計算公式和原理
? 過程能力指數(Pp/Ppk、Cp/Cpk)與測量系統之間的關系
? Pp/Ppk在新品試生產階段中的運用
? 試生產的準備及數據收集的方式
? 試生產過程中誤差來源的分析
? Pp/Ppk在試生產中的含義及要求
? Pp/Ppk不滿足要求時的改進方案
? Minitab中計算方法及課堂練習
? Cp/Cpk在量產階段的運用
? 分析過程的特性(獨立或自相關---組還是個?)
? Cp/Cpk的數據收集方式
? 量產過程中誤差來源的分析
? Cp/Cpk在量產中的含義及要求
? Cp/Cpk不滿足要求時問題的來源及改進方案
? Minitab中計算方法及課堂練習
? Pp/Ppk在長期生產階段中的運用
? 長期Pp/Ppk的數據收集方式
? 長期生產過程中誤差來源
? Pp/Ppk在在長期生產中的含義及要求
? Pp/Ppk不滿足要求時問題的來源及改進方案
? Minitab中計算方法及課堂練習
? Cp/Cpk、Pp/Ppk之間的關系
課堂討論
第五模塊:過程能力的提升(4.0hrs)
? 收集數據,識別問題的性質(技術、標準化、過程控制?)
? 繪制過程流程圖
課堂練習
篩選主要原因
? 可控/不可控
? 可控:要素、參數的識別與區分
課堂練習
? 識別關鍵要素的方法—分層法、多變量圖等
? 識別關鍵參數的方法—方差分析/回歸分析、DOE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