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銀行的生存來源,很大一部分依賴于放貸生息,銀行的放貸業務是以信貸風險為前提,以借款人還款本息為條件的借貸活動,本質上做的是以貨幣為產品的買賣。貨幣是以物換物的媒介,誰擁有貨幣,就擁有換取資源的權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銀行把錢借出去容易,但要把錢從企業收回來卻很難,在經濟下行階段,企業沒有用貨幣換取更好的資源,自身匱乏的情況下,給銀行還錢,那是非常之難。
本課程包含銀行不良資產的特點、成因、處置的壁壘、思路及方法、項目梳理、人員搭建、絕地談判等內容,全方位地展開不良資產的認知,使學員從資產形成的邏輯,到發展階段的失控,直至形成不良的整體梳理,進而發現不良資產各個環節隱秘地關鍵節點。同時,激發銀行一線清收員工的有效合作、促成談判、碎片信息跟蹤等能力,加持不良資產處置效果。
【課程收益】
重新認識不良資產和資產;
清收、信息挖掘、重組的思路及方法;
談判技巧。
【課程特色】案例穿插、互動練習、風趣幽默,邏輯清晰,清收步驟,處置方法。
【課程對象】銀行、保險業客戶經理、銷售代表
【課程時間】6-12小時
【課程大綱】
第一章:為什么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帶有必然性?
一、不良資產的風險都有誰來制造?
1、風險容忍度考慮了嗎?內因與外因都會導致的項目的潰敗
2、借款人不還錢這就是最現實的風險。
二、梳理不良資產的線索要從哪里開始?
1、哪些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不良資產
2、梳理不良資產的四個維度
3、不良資產的特點與形成,其實早有征兆
第二章:不良資產的盡職調查
一、借款人的基本情況
1、設立與發展歷程
2、組織結構與內部控制
3、同業情況與上下游情況
二、風險因素
1、重大合同、重大事件
2、其他債權人的利害關系
三、生產運營情況
1、生產運營原有與現有情況對比
2、客戶情況與關聯銷售,或其他業務關聯
第三章:借款人為什么不還錢?
一、借款人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沒錢?
1、行業的動態、企業的變化
2、實際控制人、高層管理人的能力與期待
3、借款人發生了什么變化
二、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不得已
1、不良率考核、核銷沒額度
2、執行拍不出去、破產很難
3、不愿抵債、和解不允許打折減讓
第四章:怎么可以找到借款人的錢?
一、銀行不良資產清收的處置都有哪些方法?
1、清收處置常見方法
2、像偵探一樣處置資產
3、通過案例分析線索追查的方法
二、銀行員工有沒有沖破枷鎖的清收方法?
1、最重要的是雙方意愿(員工為什么要努力清收?借款人為什么要努力還錢?)
2、債務重組對于銀行員工有沒有機會?
第五章:我拿它應該怎么辦?
一、處置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擔保到底有沒有用?
2、上門催收、訴訟追償的法律問題
3、保全、公證、連帶清償
4、財務報表不真實,怎么判斷才可靠
二、清收團隊的個性化組合
1、清收團隊的分工安排
2、主要清收人員和第二梯隊
3、性格與崗位分工的匹配
三、絕地談判、攻克僵局
1、打開心門,才有機會談話
2、好的問題不會給對方壓力
3、對方的需求才是蛇之七寸
4、戰術戰略細之又細
四、不能忽視的開源信息
互動工具:紙筆、可以提前準備一個自己現在的項目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