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山東農村會議上,提出到2014年底全省50%以上的村莊(社區)將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土地確權給農民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正在開展的農房改造存在哪些問題呢?農民離開土地之后如何就業?帶著這些疑問,鳳凰網山東編輯記者專訪了長江學者、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教授。
土地確權方便土地流轉,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
鳳凰網山東:2014年山東省1號文件明確提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各類產權確權登記辦證等工作。這里的農村各類產權確權具體指哪些?
黃少安:農村各類產權確權不僅僅是土地經營權的確權,還包括林地、房產、地產、森林等等方面的確權。
鳳凰網山東:家庭承包責任制下的土地流轉與土地經營權確權制度下的土地流轉有什么不一樣?土地經營確權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有哪些?
黃少安:剛開始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時,農民承包的地不能隨便轉讓,后來可以轉讓,但是很麻煩,需要集體討論。這就造成農民不方便將土地進行流轉,農村土地不能作為資本參與到生產中。
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土地經營權確權,就是堅持土地公有制度不變,政府給農民頒發產權證書,用法律形式保障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農民根據需要,土地可以承包、轉讓、抵押、入股、繼承。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土地可流動性、可轉讓性,可抵押性就能得到保證。農民手中最值錢的是土地和房屋,想進城的農民,可以把土地、房屋賣掉,獲得一筆錢,用這筆錢作為資本在城中創業,或者在城里買房。
確權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此次確權是在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入到中期階段的背景下,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需要規模化生產作為基礎。長期看,土地確權的現實意義就是推動土地流轉,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民不種地、離開土地,使得少數農民可以種更多的地,實行農場化經營,推動農業現代化。
短期而言,仍然種地的眾多農民可以用確權后的土地抵押貸款,解決農業經營的季節性資金不足問題。
鳳凰網山東:針對農民“離開土地,如何在城市中立足”的擔憂,您有何看法?
黃少安:在大的改革背景下,任何選擇都有風險。農民進城,到城市就業、創業,這是一個驚險的跳躍,總有少數人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所以這就需要政府布置一張“網”,有一個“兜底”的功能,這個“網”就是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需要建立起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讓跳躍失敗的農民不至于摔到溝里去。
房地產的真正問題在于房價過高導致經濟結構失調
鳳凰網山東:既然談到土地,就必然得談土地之上的房產。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中出現的“空城”“ 鬼城”,一方面是很大一部分人買不起房,這一問題您怎么看待?
黃少安:中國城鎮化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民進城,但大中城市容納能有有限,通過這一過程完成的城鎮化也就有限;二是農民就地城鎮化,包括農房改造、宅基地整理、撤村并居等等。
中國房地產價格存在泡沫,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存在泡沫是一件壞事,但扎破泡沫是一件更壞的事情,全部群體的利益都會受損,我堅決反對扎破泡沫。經過二十多年的房改,城市居民置房率超90%,農村置房率差不多100%。絕大部分老百姓手中不只一套房子,有兩套甚至更多。擁有房子的老百姓不希望房價下降。只有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買不起房,但是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在韓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也買不起房。而且中國年輕一代對房屋的需求超高、超前,不符合國家總體發展的水平,不符合自己收入水平。
房地產的真正問題在于房價太高會導致整個經濟結構失調,地方政府對于房地產的依賴太高、房地產開房商綁架金融,導致系統風險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