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收益】
了解管理科學的發展階段;
掌握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懂得的管理基本職能;
認清管理角色,領悟“管理”內涵,合理定位管理者對上及對下的角色;
管理風格的自我認知,及管理者的心態修煉;
【課程特色】
1.實戰性--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實戰的課程內容,講述的是老師曾經做過的工作。
2.落地性--結合柯式四級評估,幫企業最大限度做到課程內容落地于員工工作中。
3.實操性--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以咨詢式培訓為主導,有利于學員培訓后轉化。
4.參與性--以示范指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為主要授課方式,提高學員的參與能力。
5.方案性--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又完善的培訓方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課程。
6.效果性--培訓效果即是培訓前后變化,培訓方案可將培訓效果一目了然呈現出來。
【課程對象】
企業內部各層級管理者
【課程時長】
2天,12小時
【課程安排】
一、調研(了解層面評估):
1.培訓前,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形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與授課老師直接溝通),對企業概況及學員需求,做一個深入調研,以確保課程內容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更具針對性。
2.依據確定的授課內容,調研學員聽課前對培訓內容的認知程度(了解層面評估表),以確保老師了解學員狀態,把控好課程的深度,并為后續效果評估做基礎資料。
備注:調研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而選擇,另外需提前協商老師時間。
二、授課(以咨詢的視角講授):
破冰:
1.為保證效果、增加授課的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采用團隊競賽的培訓方式。
2.進行團隊分組,確定每組的隊長、隊名、口號。
3.宣布課程進行中的團隊比賽規則。
(一)管理導論
1.什么是管理
2.管理的目標
3.管理的特性
4.什么是領導
5.管理和領導的關系
(二)管理科學的發展
1.古典管理理論
1)科學管理理論
2)管理過程理論
3)行政組織理論
2.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3.現代管理理論
1)系統理論
2)權變理論
(三)管理的職能
1.管理的計劃職能
2.管理的組織職能
3.管理的協調職能
4.管理的控制職能
5.管理的激勵職能
(四)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1.管理者在企業中的地位
2.管理者面臨的挑戰
3.管理者業務角色和管理角色的轉換
(五)管理者心態的五項修煉
1.修煉一:管理者的心態轉變
2.修煉二:管理者的能力轉變
3.修煉三:管理者的工作處理方式轉變
4.修煉四:管理者的處理人際關系轉變
5.修煉五:管理者的習慣轉變
(六)管理者的角色認知
1.作為下級的你—執行者、輔佐者
1)執行者
2)輔佐者
2.作為上級的你——管理者、激勵者
A你是管理者
1)管理的對象
2)管理流程圖
3)計劃的內容
4)組織的內容
5)協調的內容
6)控制的內容
B你是領導者
1)要成為大家的表率
2)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
3)要塑造部門的文化
4)要善于管理員工
5)要善于激勵下屬
6)要當好教練
3.作為同事的你——合作者
1)溝通困難的原因
2)同級之間是內部客戶關系
(七) 管理風格自我認識
1.不同類型的管理風格
2.認識自己的管理風格
課程回顧與分享:學員的心得體會;學員的案例分享;老師的課程回顧與現場答疑
三、問卷(反應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時,立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受訓人員對于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評估。包括對培訓講師、培訓科目、設施、方法、收獲、特別是培訓內容的看法。這個評估可以作為改進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建議或綜合評估的參考。
2.依據授課內容,對學員聽課后的感知情況,進行課程后評價并統計結果。將評價數據與培訓前調研數據做比對,以此來確定學員在培訓前、后,對知識掌握的提高程度。通過培訓前后的數據對比,將培訓效果的基本價值直觀體現出來,避免培訓后看不到效果的尷尬,讓企業領導看到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有利于培訓主管開展工作。
3.問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評估表。
備注:問卷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選擇,可用機構或企業的評估問卷。
四、考試(學習層面評估):
1.培訓課程結束后,采用書面考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考查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荚嚟h節的設計,可幫助學員對培訓內容整體回顧、總結、消化,并與自己實際工作對接。
2.考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
3.作業部分是培訓現場的延伸,引導學員通過所學知識結合工作實際,對作業題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對作業題中出現的場景,找出更優的解決方案,提高參訓者由知到行的轉化能力。
備注:考卷及作業部分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針對性設計。
五、跟蹤(行為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后三個月,為行為改善期。講師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提出行為層面的改善點,學員對照需改善點的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并由企業跟進檢查改善情況。由受訓人員的上級、同事、下屬或者客戶觀察他們的行為在培訓前后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在工作中運用了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學員工作技能的提高。這個層次的評估通常需要借助《行為改善措施表》,來記錄學員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變化。
2.行為層面的評估是考查培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精力。
備注:《行為改善措施表》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和企業對學員的要求針對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