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垂釣愛好者們聚集在洛陽橋欄桿垂釣,成為一道獨特風景,也反映出老齡化進程加快。 新華社發
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未來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規模將會翻一番,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功表示,人口老齡化將帶來巨大的社會保障壓力。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需要著力解決。
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隨著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的到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萬;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遞增0.54個百分點。
規劃指出,在快速發展的老齡化進程中,老齡事業和老齡工作相對滯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齡服務設施、服務網絡建設滯后,老齡服務市場發育不全、供給不足,老年社會管理工作相對薄弱,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將完善老年人口戶籍遷移管理政策,為老年人隨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此外,要廣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增強老年人運動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識,重點關注高齡、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陳功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口壽命大大延長,老齡化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已經是全球都要面臨的問題。按照老齡化評判標準,我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國家。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民生要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所以這次規劃提出,要加強老年家庭建設。此次規劃的一個亮點就是明確完善老年人口戶籍遷移管理政策,為老年人隨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陳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