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系列精神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出國訪問和國際講壇等多種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講話,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立足國際國內發展全局,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深刻闡述了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
目錄
一、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思路
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重點內容
三、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特色和風格
一、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思路
核心理念: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四者遞次推出,并在不同場合被反復提及,折射出其背后蘊含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核心執政理念,即一種由“戰略目標、實施路徑、精神保障、依靠力量”四個要素所支撐起來的執政理念的總構想。
1、戰略目標:中國夢
歷史背景:經過170多年的奮斗,現在是到了快要夢想成真的時候。習近平同志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span>
那么,從“長夜難明”到“夢想成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百年”、“兩重任務”。
兩個百年
第一個百年,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第二個百年,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這個世紀中葉,在新中國建立100年的時候,完成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國現代化第三步發展戰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現在,我們就是處于完成第二個百年任務的階段。
“三步走”
目標定位:建成小康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中國看,中國夢置于國家整體發展與個人發展兩個基本方面。前者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后者則是使每個人能夠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從世界講,中國夢就是和平發展之夢、合作共贏之夢。中國追求強大絕不是為了霸權,而是為了不被侮辱、宰割;不是為了主宰世界,而是為了與世界各國平等、和平相處。中國經歷的戰爭苦難太多,從社會心理與民族性格深處,中國人不愿意打仗,內心所追求的,就是和平合作、共生共進。
精神實質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作用的堅定自信、對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動員、為一些精神懈怠、精神迷失的人提供精神支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廣泛認同。
思維方式:本質特征
第一個本質特征是“目標凝聚”。
第二個本質特征是“共生共進”。
第三個本質特征是“外圓內方”。
第四個本質特征是“人民主體”。
2、中國道路:實現路徑
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3、中國精神:精神支撐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歷史上,每一次“中國夢”的背后都是當時面臨的信心危機,而信心危機的背后則是深刻的“精神危機”。有危機,才會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有進步的動力。
近代以來,有三波深刻的“精神危機”。
第一波:清末到“五四運動”
第二波: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
第三波:新時期的精神危機
第一次是國家的生存問題,第二次是國家的貧窮問題,但這次是國家的富強問題。
原因:
一個崛起中的中國,面臨著越來越糟糕和嚴峻的國際和區域地緣政治環境 。
社會轉型帶來的問題:今天的中國特別像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面臨食品不安全、藥物不安全、環境污染、社會不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如何解除“中國危機”呢?最重要的是要確立中國信心。
中國信心除了目標 引領、凝聚共識,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中國精神”。
“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4、中國力量:依靠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那么真正的力量來自哪里?
唐朝的柳宗元三分法,
上世紀80年代,英國的撒切爾革命和美國的里根革命,
中國社會是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權力社會。 有優勢,也有劣勢。
優勢:就是能夠集中資源和力量干大事。這種力量主要集中在頂層:頂層設計,地方執行,這一直是中國的政策模式。頂層的領導方式有兩種:強人政治和常人政治。中國強人政治時代已經過去,法治時代來臨。
習近平的執政風格:
1、領導核心意識比較強,在面對重大突發問題時敢于拍板,迅速落實;
2、個性色彩比較濃厚,比如改變官式語言,使用家常話,但政治作風強勢、高調;
3、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的領導更為自覺,力保江山永不變色,在不走老路的同時,更側重于強調不走“邪路”;
4、在外交上比較強硬,高揚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 。
那么中層呢?民眾(底層)又怎么樣?
正視這樣的現實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最受關注的施政動向,集中在兩個“改”——改進作風、深化改革。八項規定、“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簡樸之風勁吹,“只減不增”的政府“緊日子”到來。 改作風,從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地方入手,從社會反映最強烈的地方入手,增進了群眾的信任,也增強了人民的信心。各項舉措無不傳遞這樣的信念:“執政為民”的政治倫理,只有在拔除了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形式主義之風等“軟釘子”后,才能扎實踐行。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這些警句既樸實生動,又微言大義,被不少人記住,并在津津樂道的復述中,成為當代社會的時政流行語。“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異地高考過渡方案破冰,收入分配改革意見出爐,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通過……陸續出臺的改革舉措,抓鐵有痕的改革力度,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的改革決心,也激發了人民群眾對更好未來的期待。
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重點內容
1、關于中國夢
中國夢的本質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
2)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3)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在實踐中持續不斷地探索和開拓
3、關于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正確方向
3)堅持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
4)改革開放必須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4、關于科學發展
1)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2)穩中求進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5、關于黨的建設
1)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
2)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
3)以反腐肅貪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4)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6、關于反腐倡廉建設
7、關于依法治國方略
8、關于走和平發展道路
三、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特色和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重要講話,不僅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貫穿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出高度的政治責任、鮮明的人民立場、嚴謹的求實精神、辯證的思維色彩、親和的語言風格。
(一)高度的政治責任
(二)鮮明的人民立場
(三)嚴謹的求實精神
(四)辯證的思維色彩
(五)親和的語言風格
所言即所關注。
文風即作風。
話語即思想。
言為心聲。